最新网址:www.bqzw789.info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一代枭雄说曹操 > 第一章 汉宫惊变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

    第一章汉宫惊变

    1

    中平五年秋。秋气肃杀。

    一股烟尘在中原大地上腾起。一彪人马行色匆匆从南向北直奔京都洛阳。走在前边的骑白马穿红袍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的中年人名叫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正是后来被小说和戏剧褒贬为奸雄的人。身后的数十骑,是他的随从。

    也难怪,小说和戏剧所以将曹操贬斥为奸雄,除了为摇摇欲坠的刘家王朝争一个正统之外,大约还源于许劭的一句评语。东汉末年,官吏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地方察举和公府征辟的办法。舆论的评定对选拔官吏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地便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品评的人。这些人中最有权威的当数汝南人许劭。许劭字子蒋,很有个䗼,清高孤傲,不入俗流,视官宦为粪土。但他很有眼力,善识人,经他品评为优秀的人才大都得到官府的任用,所以名气远播,四方之士纷纷前来拜见,希望得到他的好评。来的人多了,许劭的架子也端了起来,门口挂了一个告示,上面写道:“每月初一品评,他日概不会客”。因此,时人便跟这叫“月旦评”。

    曹操十八九岁的时候,年轻气盛,立志要当大将军当列侯,很想得到许劭的一评。为此,他利用父亲曹嵩的关系,认识了尚书令桥玄,一个比他父亲还年长的名人,向他吐露自己的胸怀。桥玄听了他的抱负,感叹地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当今乱世,正需要像你这样治国安邦之才。”于是,桥玄亲自为曹操引见,使他得以破例不是在每月的初一而是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拜见了大名鼎鼎的品评专家许劭。许劭手秉蜡烛,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将曹操打量了一遍。这样一脸豪气眼窝深陷目光炯炯嘴角刚毅的人,他着实没有见过。及至听他谈吐,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文章,无一不晓,尤其令他惊讶的是他并不看重举个孝廉当个小官吏,而且以古论今,纵横捭阖,以天下为己任,谈出了许多治国安邦之道。品评这样的年轻人倒叫许劭为难了。

    桥玄见他迟迟不下评语,便说:“子将兄,他在听你的评语哩。”

    “不可言,不可言。”许劭说。

    在桥玄的一再催促下,许劭才说了以下的十个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桥玄会心地笑了,说:“现国家危机四伏,外戚与宦官争斗不已,盛世已不可望,乱世就在眼前,看来他就是这乱世之奸雄了。”

    许劭点了点头,对桥玄说:“只怕这年轻人对‘奸雄’二字不能领悟。”

    桥玄问曹操:“你觉得许先生的评语如何?”

    曹操双手一拱,向许劭致谢说:“过奖过奖。学生深恐不及,当力争之。”

    曹操喜滋滋地离开了许劭。他对这个评语是理解的也是满意的。若逢盛世,他便是“能臣”,乱世才是“奸雄”啊。这个评价不低,而且不是一般人所能得到的评语。“奸”则为权谋,“雄”则为豪杰。当一个胸怀大志,满腹经纶,善于权变,治国安邦的人,正是曹操的追求。这个评语恰到好处。身逢乱世,倘若不施权谋,一味“正直”行事,必被他人所算,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

    小说和戏剧的作者于是便在一个“奸”字上大做文章,曲解许意,为扬刘抑曹寻找佐证,将治乱之雄颠倒成致乱之雄,广为传流,历经演变,红脸描成了白脸,使曹操当了千余年的奸相汉贼,致使骂名滚滚而来,实在有失公平。

    因为许劭的品评,曹操着实引起了官府的注意。二十岁上他被地方推举为孝廉,取得了做官的资格。经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的推荐,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地区查禁盗贼维持治安的差事。洛阳乃是京都,天子脚下,权贵如麻,随便摸一个当官的脑袋都比曹操这个“尉”官大,要当好这个警备官谈何容易。曹操认为,要整饬治安,应以“威”字当先。他除了将城门修牢以外,别出心裁地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将它们悬挂在城门的两侧。他在城门上张贴告示:“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豪绅权贵,凡无视禁令者,一律用五色棒打死”。

    一时间,世人对五色棒望而生畏。但也有人胆敢蔑视曹操,就是那些自以为手眼通天的人物。一天,兵士们捉到了一个违禁夜行的人,将他押送到曹操的跟前。那个人根本不把曹操这个芝麻官放在眼里。

    曹操喝问:“你是何人,竟敢违犯禁令?”

    那个人摇头摆尾地说:“你痛痛快快快放我走,算你知趣。我若是说出我是谁来,还不把你吓死!”

    曹操说:“那我就不问了。来人,用五色棒把他打死!”

    兵士们举棒就打。

    那人叫道:“住手!我是蹇硕的叔叔!”

    曹操犹豫了。

    蹇硕可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宫中的大宦官,左右灵帝的人物,权势熏天。曹操心想:我若是放了他,也许明天就会升官;我若是打死他,我这个芝麻官怕也保不住了。罢罢罢,一不做二不休。我曹操初次为官,应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取信于民,让世人知道我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冲蹇硕的叔叔深深地施了一个礼,说:“晚辈执法在身,法不容情。大人只好伏法了。”说完,对兵士们喝道:“棒杀!”那人顿时丧身于五色棒下。于是乎,洛阳的官民都对曹操刮目相看,曹操成了朝野上下和大街小巷议论的对象。曹操的名字也叫得很响。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秩序从此井然不紊。

    但是祸根也从此埋下了。蹇硕对他恨之入骨。因为曹操忠于职守,依法办事,蹇硕虽然怀恨在心,但不能以此治罪,便指使他的爪牙将曹操踢出了京都,让他当了顿丘县县令。曹操明知蹇硕算计他,却依旧上朝谢恩,即日赴任,心想:要有所作为,何必身在京都。他踌躇满志走马上任。然而顿丘县官吏的腐败,官场的黑暗,又使他竖起了心中的“五色棒”。他雷厉风行,整饬吏治,不想又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于是被召回京都。因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能明古学,圣上便封他为不掌实权的“议郎”之职。当了议郎的曹操仍不安分,连连奏本,要为被宦官害死的忠臣窦武、陈蕃翻案而成为宦官们的眼中钉。恰在此时,黄巾起义爆发了。宦官们向灵帝奏本,说曹操不是想做点事吗,让他对付黄巾军去吧。灵帝便被任命为骑都尉,与刘备一样参入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不久,他便因战功而被擢升为济南国相。曹操还是不肯安分,在济南国,他一举罢免了八个依附宦官权贵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县令,再次触怒了宫中阉党,而被调离济南,改任东郡太守。这时,屡遭打击的曹操在离开济南时流泪了。东郡太守,本来是“郡”一级的官了,但他没有去东郡上任,他觉得现在的时势不是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为等待有利时机以退为进,他毅然辞去了太守的官职径直回家乡沛国谯县去了。

    也是骑马走在中原大地上,也是这样灰蒙蒙的天空,也是有数十骑跟随着他,也是肃杀的秋天,曹操曾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绝唱。曹操觉得他此时的心境虽然与项羽不尽相同,但“时不利兮”却是相同的。项羽是曹操心目中的英雄。他钦佩项羽的浩气,但也从项羽身上汲取了宝贵的教训。倘若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信亚父范增的话,杀死刘邦;或者说兵败乌江后不要顾及是否对得起江东父老,渡过乌江,积蓄力量,东山再起,那天下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可项羽没有这样做,他放走了敌手刘邦,又在乌江自刎身亡,留下了千古遗恨。直则直矣,缺少权变,实不可取。

    曹操决定辞官回乡,乃是以退为进之计。回到家乡的曹操,娶歌伎卞氏为妾,习文练武,等待时机,蓄势待发。曹操以为,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天下好比一个大火药桶,随时都会引燃爆炸。黄巾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他们的余部仍在活动。其他农民起义也在风起云涌。皇宫里外戚与宦官的争斗日益白热化。天下大乱是一触即发的事。在家乡隐居的日子,曹操更多的是攻读孙子兵法。他钦佩孙武,他熟读他的兵法十三篇,他学习他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他特别研究了孙武与吴王阖庐、名将伍子胥一起以弱胜强战胜楚国的战例。他觉得乘风破浪会有时,施展抱负待来日。

    时势终于让他等来了。

    面对各地不断出现的叛乱和黄巾军的余众,灵帝十分恐慌。为加强皇室和京都的警卫,他决定组建一支西园新军。这时他想起了曾用五色棒威震京都和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有功的曹操,便特命他担任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其余那七个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曹操于是跻身于当时地位已很显赫或很有影响的人物如蹇硕、袁绍等人的行列。

    当灵帝的谕旨送到谯县的时候,曹操的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他又要掌管兵权了。他急急忙忙收拾行装急急忙忙上路了。往事如烟,在他的脑海里匆匆掠过。对于年过而立之年的曹操来说,这一次的複出意义太重大了。一路上,他都打马快行,夜以继日,赶往京都。现在,经过几天的奔波,洛阳城那高高的城楼已经远远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来了。曹操勒住马,凝望着久违了的京都,默默地说:“我曹操今年已经三十四岁了,时不我待。今后的路不管多么艰难,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走。”曹操对随从们说。

    一行人放慢了速度,缓缓地走进了洛阳城。这时,夕阳西坠,残阳如血。

    2

    曹操进京不久,灵帝便驾崩了。本来乱成一团的皇室就更加混乱了,皇室的混乱于是导致了天下大乱。曹操,这个乱世奸雄便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中平六年四月十日的深夜,灵帝自知病入膏肓,便把宦官蹇硕叫到跟前,说:“蹇爱卿,朕恐怕活不到天明了。朕在位一十六载,世乱如麻,纷争不断,叛民此起彼伏,让朕日夜不得安生。朕这皇帝做够了。朕死而无憾。惟有太子未曾确立,让朕不能瞑目……”

    蹇硕跪在灵帝的病榻前痛哭流涕,说:“陛下休说此话。陛下福大命大,一点小疾,明天就会好的……”

    灵帝打断他的话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朕托付你一件大事……”

    “臣谨听谕旨。”

    “朕把小儿子托付给你。朕死后,你要把他扶上皇位。”

    “臣遵旨。”蹇硕磕头流血,感谢皇上对他的知遇之恩,“臣一定将二皇子扶上大位。陛下放心好了。”

    灵帝艰难地点了点头,说:“朕放心了……”

    灵帝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蹇硕看着他那脸色在烛光下渐渐地变得冷峻了,不禁号啕大哭:“陛下,陛下……”

    蹇硕的哭喊拉回了灵帝游走的灵魂。他突然转过身,大叫着:“协儿,协儿……”

    一个九岁的孩子应声而出。他便是灵帝的二子刘协。他匍匐在灵帝的龙床前,哭喊着:“父皇,父皇,你不能走,不能走……”

    灵帝平时最喜欢这个儿子。他虽然年龄幼小,但聪明伶俐,颇懂事体。灵帝几次想议立刘协为太子,但却遭到大将军何进的反对,指责他废长立幼,乃致乱之道,而未能如愿。何进所以坚决反对灵帝立刘协为太子,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维护他何家的利益。何进的妹妹便是当今的皇后。刘协不是何皇后所生。刘协是王美人所生。何皇后所生的儿子恰恰是年长的刘辩。何皇后天天在灵帝的身边,她自然看清了他对刘协的厚爱。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大位铺平道路,她用鸩酒将王美人毒死。在她准备向刘协下毒手的时候,董太后出面干预,将刘协领到永乐宫留在自己的身边亲自加以抚养。董太后是灵帝的生母。刘协的一条小命才保全下来。灵帝知道,他死后,何进必然专权,他不会把董太后放在眼里,刘协的小命仍将处在他们的威胁之中,他只好将他托付给近侍蹇硕。当时蹇硕虽是宦官却还担任西园新军的上军校尉,掌管着一部分禁军兵权。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们他是最放心的了。

    灵帝听着儿子的号哭,伸出一只枯瘦的手,抚摸着刘协的脑袋,说:“协儿,朕不行了。朕把你托付给蹇爱卿了。你快过去,跪拜蹇爱卿……”

    刘协连忙给蹇硕跪下了。

    蹇硕慌忙拉起他来,说:“小主子,奴才不敢当。奴才会牢记皇上托孤之恩的。快起来,起来……”

    当他们终于站起来,回视灵帝的时候,灵帝已经断气了。这次,他的灵魂快速地离开了躯壳,向着天国飞去了,任凭蹇硕和刘协如何哭喊它都不再回转。

    灵帝于黎明前离开了人世,果然没活到天明。

    蹇硕立即将刘协藏在宫里,火速召集宫中的宦官所谓的十常侍张让、段圭、郭胜等人商议。他通报了灵帝之死以及托孤之事。十常侍听了,如丧考妣,伏地大哭了一场。蹇硕说:“现在不是哭丧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尽快诛灭大将军何进,然后立二皇子为帝。”除了郭胜,大家都表示同意。

    蹇硕对郭胜说:“你为什么一言不发?”

    郭胜做深思熟虑状,说:“此乃大事,不可贸然从事。倘若事不机密,泄露出去,我等便全都没命了。”

    蹇硕说:“你不会告密吧?”

    郭胜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张让出来解围,说:“郭大人所虑也不无道理。何进手握兵权,杀他谈何容易。”

    蹇硕说:“我已做了周密的安排。只要我们几个齐心协力,诛灭何进将万无一失。”说完,他特别地看了郭胜一眼。

    众人这才没有表示异议。

    蹇硕对灵帝的驾崩秘而不宣。第二天的清晨,他派人来到何进的官邸,谎称皇上请他到嘉德殿议事。同时,蹇硕在宫内埋伏下刀斧手,准备在何进进宫以后,突然将他杀死。皇上单独召见何进进宫商议国事是常有的事,所以他一点也没有怀疑。他连忙整束衣冠,跟上小宦官便来到了皇宫的门口。

    他看到十常侍中有五人在宫门口迎接他。蹇硕站在最里边,郭胜站在最外边。当他挺胸昂首走近宫门时,郭胜等四个站在外边的宦官一齐向他施礼:“恭迎大将军入宫。”

    何进大大咧咧地说:“各位公公辛苦。”边说边跨步走进宫门。

    远处的蹇硕见何进来了,正要下令关闭宫门时,看见何进突然转身逃了出去,一边逃一边大喊:“你们这是鸿门宴,我不上你们的当!”

    蹇硕大为诧异。

    原来,正当何进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要走进皇宫的时候,郭胜连忙用眼色给他示意:“大将军止步!”何进蓦地看到了郭胜那异样的目光,知道其中必定有诈,转身便往外逃。

    中常侍郭胜所以在危难之时帮助何进,因为他与何进同是一郡之人。当初,他利用在灵帝身边的有利条件,帮助何进的妹妹晋封为当今皇后,何进因此也当上了大将军。因多年来,汉宫里不断发生外戚和宦官的争斗,郭胜也想在外戚那里找一条退路。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进深受郭胜的大恩,也对他十分信任。当他看到了郭胜那异样的眼光时自然知道凶多吉少了。

    蹇硕见何进逃出了出去,便吩咐小宦官赶快关闭宫门。他皱着眉头看了看另外的四个宦官,他们也都像他一样面露诧异之色。蹇硕用右手狠狠地敲击他的左掌,叹了口气说:“咳,算他命大,叫他跑了。”

    张让劝蹇硕说:“蹇大人不必懊丧。何进他吉人天相,命不该绝。我看为了稳定大局,还是宣布皇上驾崩的消息,然后召集百官共议新皇之事。废长立幼,多有凶险。我们可以先立大皇子,以后有机会再……”

    蹇硕半天没有说话。“只好如此了。只是先帝之托……”

    众人说:“从长计议吧。”

    于是,向外宣布灵帝驾崩的消息,同时召百官进宫,共同商量确立新皇的大事。何进见百官一齐进宫,料想蹇硕不敢再对他行刺,而且确立新皇事关重大,便随同百官一起,进了宫门,来到了嘉德殿。为预防不测,他在身上暗藏了一把匕首。

    百官众口一辞,一致认为长子继位乃亘古定规,不容置疑,便拥立刘辩为新皇。四月十三日,十四岁的刘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尊生母何皇后为何太后,因刘辩尚未成年,由何太后主持朝政。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赐封异母弟刘协为勃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一起共同辅佐朝政。袁隗便是中军校尉袁绍的叔父。

    何进重权在握,想起蹇硕竟敢谋杀自己,气不打一处来,扬言要诛灭蹇硕九族。蹇硕见何进得势,心中恐惧,日夜守在宫中,不离开他所管辖的禁军一步。他写信给宦官张让、郭胜等人,再次密谋欲杀何进。信中说:“何进掌管了朝政大权,必然要诛杀先帝身边的人。我等危如累卵,如不及早图谋,先下手为强,势必将遭他毒手。现在他所以还没行动,是因为我还掌管着部分禁军。我恳求各位面临大敌,为确保我们的共同利益,应联合起来精诚合作,伺机诛灭何进,以报先帝之托……”

    郭胜接到蹇硕的书信以后,表面上表示同意,暗里里却盘算开了。这些天来,他也听到了许多朝中大臣和公卿权贵纷纷议论,说什么要接受窦武、陈蕃的教训,务必统统斩杀阉党。窦武、陈蕃就是曹操当议郎时要为他们翻案的两个忠臣。当时桓帝刚刚驾崩不久,窦武和陈蕃因痛恨宦官专权,想一举诛灭之,结果因密谋不周,反被宦官以反叛的罪名所杀。现在的形势与桓帝驾崩之时颇有相似之处。郭胜分析了形势觉得,虽与桓帝时颇为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外戚何进已拥有重权,急不可图。弄不好,将适得其反。郭胜本来与何进关系非同一般,便想秘密会见何进,以求摸清何进的底数。若何进听信百官公卿之言,下决心统统诛杀宦官,那他便与蹇硕、张让、段圭等人联手,与外戚拼个你死我活。若何进念及他们的交情,网开一面,他便协助何进杀死蹇硕。主意已定,郭胜便怀揣蹇硕的书信,深夜造访何进的官邸。

    然而郭胜还没有接近何进的官邸,便被巡夜的中军校尉袁绍捉住了。袁绍的叔父袁隗新任太傅官居高位,为确保袁家地位与权势,防止宦官重演窦武、陈蕃之变,袁绍对官宦百倍提防,是极力主张尽杀宦官的人。他喝问郭胜:“你深更半夜鬼鬼祟祟的,要干什么!”

    郭胜只好照实说道:“我有要事要面见大将军。”

    “大将军已经安睡,有话就对我说吧。”

    郭胜犹豫,不想对袁绍吐露真情,便说:“既然大将军已经安睡了,那我改日再来吧。”郭胜转身就走。

    袁绍说:“站住!”

    他喝令兵士搜身,结果在郭胜的身上搜出了蹇硕的密信。袁绍用手抖动着信笺说:“好啊,你们这些阉党,竟敢密谋杀害大将军。来人,将这个阉党给我杀了!”

    兵士们拥上来。

    郭胜喊叫着:“校尉冤枉我了。我要面见大将军!”

    袁绍突然哈哈大笑了,说:“郭公公,难道我不知道你与大将军的关系吗?哈哈,今天算你倒霉,撞到了我的手上。”他对兵士们说:“还等什么,斩!”兵士们于是用刀将郭胜砍死了。

    处死了郭胜,袁绍回到了家中,将此事告诉了家人。一幕僚问:“主公明明知道郭胜和大将军的关系,为什么还要杀死他?也许他真的是向大将军告密的。果真如此,不是冤枉他了吗?”

    袁绍说:“我就是要冤枉他。这些阉党统统都该杀尽斩光。我若是让他见了大将军,大将军还会下决心诛灭阉党吗?明天,我略施小计,便让大将军按我的计谋行事。”

    第二天,袁绍往见何进。恰好虎贲中郎将袁术和典军校尉曹操也在场。袁术乃是袁绍同父异母兄弟。袁绍将缴获蹇硕的书信递给何进。何进看后,出了一身冷汗,说:“幸亏你截获了此信,不然我真要为阉党所害。”

    袁绍洋洋得意地讲叙了他夜擒郭胜之事,说:“郭胜受蹇硕之托,四处联络阉党,相约在今天举事,亏我及时发现,才没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也是大将军的命大,又逃脱了一难。”

    何进说:“郭胜呢?”

    “我已审问清楚,他对与蹇硕等人合谋欲杀大将军之事供认不讳,昨夜就叫我杀了。”

    何进一下子惊呆了。何进本是一个没有主见之人,一方面他不大相信郭胜会参与蹇硕的密谋,另一方面他又不相信袁绍会骗他,因而发呆。他以为袁绍一家四世三公尊贵荣宠,是京都的望门豪族,不会轻易欺骗他的。况且,他执掌朝政还要依赖袁家叔侄的支持,便顺水推舟,说:“咳,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杀就杀了吧。我真没想到郭胜会负我。这世道,人心叵测啊。”

    袁术在一边赞叹说:“杀得好。这些阉党如不统统诛灭,必然扰乱朝纲。郭胜如果撞到我手上,我也会将他杀死的。”

    惟有曹操一言不发。他斜眼看着袁绍,似乎在说:“你这雕虫小技岂能蒙骗世人。”本来,他对袁绍也是怀着某种崇敬之情的,因为袁家的地位和影响。他不愿意当面戳穿他的小把戏,便推说有事,告辞出来了。曹操预感到,有袁家的人搅和其中,又有何进的优柔寡断,一场大规模诛杀宦官的斗争是不可避免了。他感叹掌管朝政的何进大将军竟是一个没有主见之人,感叹何进身边的袁家兄弟又是庸俗之辈,而自己却与他们为伍。他不是盼望乱世之人,相反他渴望在灵帝驾崩后,国家能有一个稳定的时期,当一个治世的能臣总比当乱世奸雄名声好听,现在看来盛世已经不可能了。稳定、治国,只是他的渴望而已。他必须面对现实,去迎接更大的混乱出现。

    曹操走后,袁绍笑着说:“你们都看见了吧?孟德他不赞成诛灭阉党。”

    袁术说:“那还用说吗?他的祖宗就是阉党嘛。”

    袁绍眯细着眼睛哈哈大笑。

    袁术说的也是事实。原来,曹操本姓夏侯,父亲曹嵩因做了大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而改姓曹。

    何进没有跟着他们嘲笑曹操,而是说:“当务之急,是要诛灭蹇硕。”

    袁绍自告奋勇,说:“诛灭蹇硕,易如反掌。”

    何进问:“公有何计?”

    袁绍说:“那些阉党听说我斩杀了郭胜,必定惶惶而不可终日。现趁他们尚未联合起来,我带本部兵马冲进宫里,蹇硕孤立无援,必将被诛。”

    袁术说:“我也带本部兵马助兄一臂之力。”

    何进大喜,说:“有二位仁公仗义行事,我还有何顾及!”于是同意袁家兄弟带兵进宫。

    袁绍、袁术二人当即离开了何进,回去点起本部兵马,一起向宫中进发。他们斩杀了守门的小宦官,直逼蹇硕的属地。蹇硕只好出马迎战。郭胜死后,张让等人龟缩不出,蹇硕没能联合起所有官宦力量,因而势单力薄。袁绍在马上以鞭指着蹇硕说:“阉党,还不下马受死!”

    蹇硕说:“我蹇硕死而无憾,只可惜让那个杀猪宰羊的人得势了。”他所说的杀猪宰羊的人正是何进。何进出身贫微,在家乡乃是一名屠夫。

  &n……
............
内容不完整?請访问笔趣789(ЬⓠᏃᎳ⑦⑧⑨.CΟM)阅读完整内容!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