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zw789.info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揭秘历史穿越者王莽 > 第三章 “乱我家者,太子也!”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

    汉元帝刘奭是宣帝刘询的长子,宣帝刘询早年落难民间时,与嫡妻许平君所生。

    刘奭出生刚刚几个月,刘询就被当时的权臣霍光从民间迎回,立为皇帝。

    早在汉武帝时期,由于常年汉匈战争,以及武帝使用酷吏对待地主豪强,实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到了武帝末期更是民怨沸腾,武帝为此还下了“轮台诏”,表示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武帝去世后,西汉朝廷迎来了权臣霍光辅政。

    霍光前后辅政两朝,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询,中间霍光还废了一个皇帝,就是只做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刘贺。

    霍光辅政历时20年之久,权势之盛,一时无二。

    如果抛开霍光的朝廷政治,阴谋内斗,在霍光专政时期,确实让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有效发展。

    霍光辅政期间,依旧沿用了武帝的严刑峻法制度,重视吏治,减轻人民负担,恢複和发展农业生产。

    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以来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霍光去世后,宣帝刘询清除了霍氏的势力,但在施政方针上与却霍光并无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昭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

    宣帝刘询幼年时,因为武帝时期发生的“巫蛊之祸”遭遇变故,沦为阶下囚,流落民间。

    有了这段经历,宣帝的䗼格坚毅,做事果决。

    宣帝亲政之后,更能体察民间疾苦,以法治国,严惩贪官污吏,废除苛刻的法令。

    对内整顿吏治,强化皇权;对外设置西域都护,平衡与匈奴的关系。

    宣帝在位时期,西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历史上称为“孝宣中兴”。

    宣帝刘询因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

    宣帝在位25年,享年43岁,死后庙号中宗。

    帝王的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只有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帝王,才能拥有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历史上,西汉以制定庙号严格而著称。

    西汉先后共14位皇帝,最终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

    分别是:汉高祖刘邦,庙号为太祖、汉文帝刘恒,庙号为太宗、汉武帝刘彻,庙号为世宗、最后一个就是汉宣帝刘洵,庙号中宗。

    与雄才大略的宣帝相比,元帝刘奭无论从䗼格,还是治国理念,都与父亲截然不同,以至于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险些给他带来了废黜之祸。

    元帝刘奭多才多艺,但是䗼格柔弱、优柔寡断。

    刘奭还是太子时,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大儒,萧何的七世孙萧望之。

    萧望之教授刘奭儒家经典,刘奭因此喜好儒学,推崇以德治国、仁政天下。

    当时,宣帝使用法家治国,对犯了错的下属,总是使用严刑峻法,身为太子的刘奭对此颇有不服。

    一次,太子刘奭陪父亲吃饭,席间试探着向宣帝说道:

    “陛下使用的刑罚有些太过,应该少用酷吏,多用些儒生。”

    刘奭的话音刚落,宣帝竟勃然大怒,厉声说道: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和‘霸道’兼而用之),如何能单纯效仿周朝的‘仁政’呢?

    况且那些儒生不切实际,高谈阔论,只是喜好评论古今是非,痴迷于名利之间,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坚守什么,又怎能委以他们治理国家的重任呢!?”

    说到这儿,宣帝不禁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

    对太子一直寄予厚望的宣帝万万没想到,自己未来的继承者如此幼稚,由此萌生了废太子的念头。

    当时,宣帝刘询与张婕妤生有一子,是淮阳王刘钦。

    刘钦长得强壮高大,喜欢经书法律,聪明,又有才气,深受宣帝的器重。

    面对太子刘奭的宽厚仁慈,喜好儒术,宣帝更觉得刘钦继承了自己的衣钵。

    但后来,宣帝还是感念皇后许平君在他流落民间时,一起同甘共苦的情谊,最终没有更换太子。

    这的确是太子刘奭的一大幸运。

    但随后西汉历史的发展证明,宣帝刘询的眼光果然独到,一语成谶。

    宣帝临终前,诏命外戚乐陵侯史高,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三人共同辅佐太子。

    史高是宣帝的祖母史良娣的哥哥史恭的长子,按辈分,是宣帝的表叔。萧望之、周堪都是元帝刘奭的老师。

    刘奭继位后,便开始大力推崇儒学,以老师萧望之为主导进行改革,萧望之又推荐了精通儒学的刘更生等人,一起推进改革。

    刘更生也是汉朝宗室,为人正直,通晓经书,他有一个儿子叫刘歆,也是一名精通古文经学的大家。

    刘歆后来改名为刘秀,成为王莽篡位道路上的最重要帮手。

    而现在,元帝刘奭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只顾全力支持萧望之推行儒学改革,却把外戚史高晾在了一边。

    要知道,宣帝托孤三人之中,史高被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萧望之次之,任命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只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作为萧望之的副手。

    毫无疑问,辅政三人之中,宣帝是以外戚史高领衔。

    但元帝刘奭的政治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留下了祸根。

    随着改革的深入,萧望之提出了更换“中书令”。

    这一举措可非比寻常,萧望之真正的目的,是要改变武帝时期制定的中书尚书制度。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设立了内朝官,任用少府的尚书处理天下章奏,参与国家政治中枢决策,尚书令于是就成了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到了武帝中后期,武帝改由中书令负责尚书事务,而中书令全部由宦官担任,辅助武帝管理、传达、甚至是决策一切朝政事务,宦官的权利由此做大。

    有意思的是,当时太史公司马迁因获罪遭受宫刑之后,担任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中书令。

    武帝死后,霍光辅政,以录尚书事的名义控制着尚书﹐总揽朝政,自然没有宦官什么事。

  &n……
............
内容不完整?請访问笔趣789(ЬⓠᏃᎳ⑦⑧⑨.CΟM)阅读完整内容!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