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zw789.info
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从张居正谋反开始 > 第十六章 居正当国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

    张元辅又询问些宋仁宗政绩得失,朱翊钧都一一答了,他满意点点头,小皇帝今日的讲读才算完毕。

    “给张先生赐座!”

    小太监张鲸搬来张黄花梨南官帽椅,张居正谢过之后坐了,万历还在想着张先生有无吃早饭,文华殿外忽然传来布谷鸟(亦称杜鹃)“咕咕咕咕”声,他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唐人李商隐古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张居正伸手摸向口袋中的奏疏,正要与小皇帝议论国事,忽听朱翊钧问道:

    “朕听闻当年建文帝由南京逃走,此事是真是假?张先生可知?”

    万历即位之初,便曾下诏为建文朝尽节的文武官员,修建祠庙祭祀,并颁布了《苗裔恤录》,对建文朝忠臣给予抚恤,甚至还在南京建表忠祠,祭祀徐辉祖、方孝孺等人。可知小皇帝对建文帝颇有追怀景仰之情。

    刚才听见杜鹃悲鸣,朱翊钧自然想到了那位命运凄惨的先人。笔趣阁789

    张居正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个问题,他虽号称“荆州神童”,然而对这段前朝旧事也不甚了了,不过既然皇帝问起,便只好硬着头皮回道:

    “陛下,史官未有记载此事,不过只是前朝一些孤老,口口相传,说什么建文帝在靖难大军入南京城时,剃去头发,披了袈裟,从皇宫密道逃出,而后云游四方····”

    小皇帝瞪大眼睛道:

    “先生是说,建文帝出家为僧了?”

    张居正摇头道:“确实不知,不过后来到了正统年间,有人在云南大理驿站墙壁上看到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位建文朝御史,识得笔迹,质问题诗的那老僧,老僧坐地不跪,对答曰:”

    朱翊钧身子不由自主往前挪动了一下,好让自己能听清楚张先生说的每一个字。

    “吾欲归骨故园。”御史细细看时,正是建文帝····”

    “那后来呢?”

    万历皇帝迫不及待问道。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要说万历初年,便是正德嘉靖时,也已不知详情。

    “后面的事,臣也所知不详了,此皆姑妄之言,陛下不得当真。”

    张居正摇摇头,旋即又觉好笑,作为天子,如何会关心这些宫闱秘闻,前朝旧事呢?

    可是张首辅忘了,朱翊钧现在,不过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哪怕他贵为天子,奄有四海,本质上还是个孩子。

    “张鲸,取笔墨来!”

    张居正呆呆的望着小太监捧来笔墨,兴致勃勃给小皇帝研磨,杜鹃鸟不叫了,御马监又传来嘈杂的马鸣。

    “张先生,请将诗背下来吧,你背,朕来写。”

    “什么诗?”张太岳一头雾水。

    十二岁的朱翊钧郑重其事道:“建文帝在云南驿站墙壁上题写的诗啊!”(注1)

    张居正强压住怒火,又觉好笑,一边抚弄美髯,一边吟道:

    沦落江湖数十秋,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很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他读完便觉不妥,连忙道:“陛下,此萎靡之音,亡国之事,失位之辞,只可以为戒,不足观也。”

    再看万历皇帝,早已纵笔如飞,挥毫而就,在宣纸上写了一幅盈尺大字。

    小太监张鲸盯着这幅字,啧啧称奇,赞不绝口:“圣上初摹赵孟頫,又学章草,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能得陛下一二墨宝,奴婢虽死无憾啊!”

    朱翊钧听了更觉得意,指着建文帝留下的诗句,回头对张居正道:“元辅,如何?”

    张居正脸上挤出一丝笑意,上前一步,接过张鲸递来的西洋镜,俯身对着大字细细看了一遍,赞道:

    “吾皇笔意遒劲飞动,有鸾翔凤舞之形,一点一画,皆以古人为法,墨宝淋漓,琼章灿烂,果然天纵之姿。”

    “先生喜欢,便赐予先生。”

    “谢陛下洪恩!”

    朱翊钧喜出望外,因为张先生很少这样称赞自己,于是他让张鲸再取来宣纸,准备再给大学士吕调阳也写一幅。

    “陛下,臣今日来,还有要事禀奏。”

    万历如同被泼了桶水,高兴劲儿顿时焉了一半。

    “事关考成法,及蓟门,福建兵事。”

    朱翊钧毕竟还是个孩子,一听说考成法,又变得兴致勃勃,连忙赐茶给张先生,又让宫女给铜炉添一些炭火,把炉子放得离张首辅更近一些。

    张居正放下茶杯,从怀中掏出那封奏疏,轻咳两声,周围侍立的宫女太监纷纷退后一些,殿内鸦雀无声。

    “陛下,考成法已推行快有一年,各地官员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怠慢轻忽,当初臣许诺说“百姓不加赋而上足用”,看来如今已成功一半了。”

    “都是张先生的功劳。”

    张居正躬身行礼,又取出本账簿。

    “陛下,这是去岁苏州府秋粮账目,户部昨日才整理出来,共计征收三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陛下还记得前年是多少么?”

    万历想了一会儿:“好像是五百余万石,如何变少了?”

    张居正沉声道:“苏州府台御史上疏说,是去年太湖、娄江发了大水,淹没了许多田地。”

    “可也不至于少这么多啊。”

    “回陛下,臣以为水患是假,无非田赋侵欺拖欠,这也非一日两日了。仅依赖考成法,恐难以解决。”

    万历边听边点头,去年冬天,张先生便给他讲过,两京一十三省钱粮拖欠之事。

    那些拖欠朝廷田赋的,往往都不是贫农小民,而是地方豪强大户。

    遇有灾荒年份,贫农生活困苦,只得将田地卖给富家,富家势力扩大,不但坐食田租收入,而且因地位优越,可用各种手段获得减免特惠,且如滚雪球般,势力越来越大,终成豪强。

    比如嘉靖朝徐阶,退休回家后,徐家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那可是在富庶天下的苏杭!

    朱翊钧听母后说过隆庆朝一则旧事。

    那时候国家岁入二百五十余万两,每年却要支出四百余万两,以至于不得从宫廷和九边军费中节省用度。

    有一次,父皇向户部索银三十万两,内阁便把岁入、岁出的状况奏明,请求停取银两。

    父皇只得说:朕看了你们的奏章,户部缺银子,内库也缺银子,既然这样,就只要十万两吧!

    索要三十万两银,最后打折到十万两,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可怜。

    万历皇帝激动道:“丈地亩,清浮粮,催豪强,抑兼并!如此增加田赋,此为我大明立经久之计!张先生去年所说的清丈亩,不知何时可以推行,”

    张居正抚须笑道:“不可操之过急,考成法还在推行,等澄清吏治,再改田赋,此为当年王安石变法所为。”

    朱翊钧想了一会儿,觉得有些道理,说起吏治,忽然又道:“张先生,海瑞现在何处?”

    张居正微微一愣,立即反应过来:“陛下,海刚锋是把杀人刀,不可轻用。”

    他担心万历听不太懂,耐心解释道:

    “海刚锋当年在南直隶,夺富之田,以还小民,抑制贪腐,乃至于南直隶富户将自家大门染成黑色,畏惧海瑞如虎·····海刚锋所推行各项法令,随出于为民,然措施过当,缺少变通,是故无法持久。正所谓,霜雪之后,少加和煦,人即怀春,此为中庸之道,变法非不给豪强活路,否则,一切便无法推行了。”(注释2)

    朱翊钧听得很认证,边听边在纸上标记。

    张居正接着道:“兵部右侍郎汪道昆上疏:去年七月,春防才过,朵颜乘客兵撤离之机,进犯义院口、窟窿台、大毛山、小河口诸处,蓟镇总理戚继光率明军奋勇拒堵,斩首六级,获马匹十二匹,……
............
内容不完整?請访问笔趣789(ЬⓠᏃᎳ⑦⑧⑨.CΟM)阅读完整内容!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www.bqzw789.info